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题:极点气候警示录
新华社记者黄垚、高敬、周圆
7月,汹涌的洪水一度冲开坐落湖南华容县团洲垸的洞庭湖一线堤防,导致农田、村庄被淹,数千人被逼搬离。通过全国多方援助,同心抢险,溃口被封堵。
而前两年夏天,洞庭湖还因严峻旱情备受瞩目,并在上一年8月创下1989年以来同期水体面积最小值。
洞庭湖所阅历的洪涝与干旱南北极境遇,是极点气候频发的典型缩影。跟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点气候气候事情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
除了不断进步应对突发灾祸气候的才能,面对严峻的天然大变局,咱们还需求以更久远的时刻维度和更宽广的空间规范,了解一系列改变的缘起,洞悉其深层成因,展望其未来趋势。唯有如此,才能以愈加实在、有用的理念和办法,看护好人类一起的地球家乡。
“欢腾”年代降临?
夏至这天上午,久别的雨水落在河北中南部的小村庄。整个6月中旬,河北大部区域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比终年偏高2℃至5℃的气温更是加快了土壤水分蒸腾,旱情敏捷发展。
关于处在出苗期的玉米,这无疑是当头一棒,一些玉米苗现已呈现卷叶和黄叶。邻近仅有的一口74米深的井,承担着50亩地的灌溉使命。无法之下,乡民们只好用抓纸球来决议洒水先后。
69岁的李丙吉命运不太好,等了两天才浇上水。那天,他简直一天一夜没合眼。
久盼的这场雨并没有下好久,高温再次袭来。
无论是6月北方的继续高温,仍是长江中下游多日如注的暴雨,抑或华北多发的强对流气候、山东忽然刮起的龙卷风,都不断激起人们的慨叹:“气候越来越不寻常。”
体现剧烈的极点气候增多,且在国际规模内都是如此。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的警示:全球变暖的年代现已完毕,全球欢腾的年代已然到来。
欧盟气候监测组织哥白尼气候改变服务局发布的陈述显现,本年5月是有记载以来最热的5月,也是接连第12个月全球单月平均气温改写同期最高值。
更高的温度纪录,正在不断改写。
这家组织近期发布的陈述说,全球本年7月21日的日平均气温到达17.09℃,改写2023年7月6日创下的最高纪录。
但只是过了一天,这个纪录就又被打破了——本年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为17.15℃,接连打破单日最热纪录,是地球1940年开端记载相关数据以来最热的一天。7月23日的气温仍居高位。
气候“欢腾”,对我国也产生了直接影响。
“跟着气候变暖加重,我国高温气候呈现出首发日期提早、产生频次添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规模变广、归纳强度增强的特色。”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说。
与此一起,随同气温升高,大气中持水量添加,极点强降水产生的危险增大成为咱们正在并将长时刻面对的实际。
当下,暴雨正变得越来越剧烈。本年6月导致广东梅州平远县多人逝世的强降雨,16日8时至20时雨量超越300毫米的镇有4个、超越200毫米的镇有8个。
上一年夏天,京津冀区域产生前史稀有暴雨气候进程,局地最大累计降雨量达1003毫米,北京市进程雨量超越华北前史上三次极点暴雨进程。而在2021年7月河南产生特大暴雨灾祸期间,郑州气候观测站则以201.9毫米的小时降雨量打破我国大陆小时气候观测降雨量极值。
巢清尘说,依据最新的气候形式成果剖析,估量到2050年我国各类极点气候气候事情将呈现产生更频频、影响更广泛、极点性更凸显的趋势,极点高温、干旱、强降雨等事情趋多趋强。
谁是那只“背面的手”?
灾难片《后天》选用剧烈的体现形式——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环流中止导致地球进入新的冰河期,向人们提醒气候改变的结果。
气候改变和极点气候两者的联系终究怎么?推进极点气候频发背面的“那只手”到底是谁?
专家表明,所在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改变、海陆散布、地形地形等一起作用,造就了国际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和气候改变的首要变量之一。笼罩在地球上空的各个高压、低压体系,不断移动、增强或削弱,带来了不一起刻的阴晴雨雪气候。从长时刻规范看,大气环流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必定规则,但若其呈现异常,极点气候很或许就产生了。
“气候变暖会加重气候体系的不稳定,改变大规范的大气环流局势,是形成极点气候气候事情频发的重要布景。”巢清尘说。
因而,尽管气候改变不直接形成极点气候,但它加强了极点气候的触发条件,正是那只背面“看不见的手”。
许多数据显现,国际上两大冰盖——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因气候改变逐步萎缩。除冰盖外,南北极海冰也在快速融化,北极海冰掩盖规模在曩昔40年里削减了近50%,近年来南极海冰规模也开端大幅动摇。
冰川作为气候的产品,反过来又对全球气候起到调节作用。“但现在似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全球变暖导致极点事情添加,高温热浪会跟着洋流走向极地,加快冰川和海冰融化,而极地冰川和海冰的融化又会引起更激烈的全球变暖。”我国气候科学研讨院全球改变与极地研讨所研讨员张东启说。
简直在一切气候改变陈述中,咱们都能看到“冰川加快融化”的定论。从20世纪90年代开端从事冰川研讨的张东启,有更直观的感触。
“10多年前我去祁连山的老虎沟12号冰川时,见到一个高10米的大冰洞,但第二年再去就垮塌了,许多的冰川融水乃至冲垮了当地路途。”张东启回忆说,1998年第一次去青藏高原参与科考时见到的冰塔林,隔10年再去远没有之前那么高。
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贯穿古今。
从1974年开端专事前史气候研讨的气候专家张德二,使用各种前史典籍包含地方志等多种史料,康复了我国前史上多起干旱、暴雨、隆冬、炎夏等极点事情的实况,写成《我国前史极点气候事情康复研讨》一书。
从古代到如今相似或彻底不同的极点气候,咱们可以看到气候一向在改变,且会一向改变下去。
“一些现代未曾呈现,而前史上却产生过的且更为严峻的事情,假使将来再产生,结果又将怎么?”张德二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咱们要面对的。无论怎么,对人类来说,应对气候改变是无法逃避的课题。
新的应战有哪些?
“尽管火灾数量在削减,但大火数量仍未走低。”国家消防救援局森林草原救活和航空救援司担任人马玉春说。
他解说,气温升高导致地表干旱,许多林区干到树叶一抓就碎,加之劲风气候多,火势延伸很快,简略小火变大火。
一项宣布在英国《天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的研讨显现,全球极点野火的频率和强度在曩昔20年添加了约一倍。
极点强降雨对水网、电网等城市基础设备也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不只集聚了许多人口,也集中了重要的基础设备,叠加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明显,其面对的气候危险更为严峻。怎么让城市愈加安全,成为大众重视的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规划研讨院副总工程师龚道孝表明,跟着极点降水添加,本来十年一遇的降雨在未来或许会变为五年一遇,这使得原本就存在规划建造规范略低的排水管网的应对才能进一步下降。关于城市基础设备匹配缺乏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而应该体系全面地看待与处理。
他以为,应对极点事情带来的新应战,并非只要进步规划规划规范一条路,也要有针对性地采纳应急保证办法。简略大幅地进步规范,不但会形成巨大糟蹋和设备搁置,在巨灾面前也是无济于事。
龚道孝举了个比如,上一年夏天京津冀特大暴雨事情中有一个水厂根本未受影响。“现场调研才发现,这个厂在大门外用防汛板成功阻挡了洪水进入,办法简便易行但作用非常好。在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时,也有部分小区采纳相似办法把洪水挡在了门外。”
关于一般大众来说,极点气候的冲击也现已开端影响日常日子。
7月,跟着高温在江南等地延伸,各地医院热射病患者数量开端增多。跟着近年极点高温气候频发,热射病这个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峻的状况逐步被大众熟知。
国际气候组织上一年底发布的一份年度陈述显现,与高温相关的逝世率或许比现在记载的高出30倍。而许多受影响的国家并没有供给有用的高温预警服务。2000年至2019年间,估量全球每年因高温逝世的人数约为48.9万人,其间亚洲约占45%,欧洲约占36%。据估量,2022年夏日的极点高温气候导致35个欧洲国家的约6万人“超量逝世”。
极点高温频发带来健康要挟的一起,相应的维护和应对办法仍待完善。以劳动维护为例,尽管为野外劳动者“送清凉”、调整优化工作环境和作业时刻等逐步被多地列为高温劳动维护的要点,但还有不少修建工人、在田间地头劳动的农人,游离在高温劳动维护之外。
未来咱们可以做什么?
回想起6月16日的搬运,平远县差干镇差干村许多乡民仍心有余悸。当天上午11点,村里开端上水,最高现已淹了差不多一层楼,村道被水浸泡。
乡民的手机连续收到需求搬运的短信。乡民小组组长骑着摩托车,去近邻小组拉来两条船用于救援。乡民自发划着船,先搬运了30多人。水位敏捷上涨,到下午五六点钟村里断水断电,乡民小组组长和了解邻近状况的乡民,赶忙挨家挨户敲门,告诉咱们搬运。
数据显现,2018年以来我国各种天然灾祸年均因灾逝世、失踪人数,和前五年均值比较下降54.3%。一方面,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等技能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灾祸预警和处置才能;另一方面,包含“叫应”在内的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也有用削减了伤亡。
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17部分联合印发的《国家习气气候改变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全社会习气气候改变才能明显提高,气候习气型社会根本建成。
防灾减灾方面,水利等基础设备将面对更大检测,需求进一步更新。
上一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支撑灾后康复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才能。相关资金已于本年2月前悉数下达,各地抓住推进增发国债项目开工建造。
应急办理部国家天然灾祸防治研讨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刘传正以为,在应对灾祸危险方面,要害要推进大应急体系建造,着力提高底层防灾避险才能。期望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养成防灾减灾的习气,将之作为往常出产、日子考虑的一部分,只要这样才能在遭受突发状况时从容应对。
扩大到经济社会体系来看,有更多需求考虑的问题——
雨水、温度等气候资源产生改变,粮食出产应怎么随之调整产业布局、栽培结构?
城市基础设备建造,怎么提高应对气候灾祸的耐性和灵活性?
极点气候事情引发的健康危险添加,人们应怎么加强对气候灵敏疾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
相关部分、组织等正在逐步作答。
除了习气,咱们能做的还有自动减缓气候改变。
2020年我国向国际宣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求于2030年前到达峰值,努力求取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前史性超越煤电;推进既有修建绿色低碳改造,节能修建占城镇民用修建面积份额超越65%;森林掩盖率达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加最多最快的国家……“双碳”不只成为近年来社会评论的热词,也正在深入融入实际的出产日子中。
不断改写的高温纪录、逐步融化的冰川、愈加极点的暴雨,正在影响到咱们日子的方方面面。每一次极点气候,都在以最直接、最激烈的方法警示咱们:敬畏天然、适应天然、维护天然是人类永久的课题。(详版见2024年8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报)(完)